从田埂到菜市,再到餐厅与饭桌,人们因循自然,在人间烟火里寻求抚慰。今天不妨跟着记者一起去庐阳老城区的拱辰街,这里的四湾菜市,藏着合肥人小半个世纪的城市记忆。
随着庐阳区暖民心行动如火如荼开展,老百姓的“菜篮子”拎得更舒心。四湾菜市提档升级后,保留了原先的市井特色,韩二姐蛋饺、雷家绿豆圆子、四湾大肠等老字号驻留原地,延续美味。
被岁月筛选过的美食
【资料图】
在合肥,有一种烟火气叫做四湾菜市,一条近400米的巷道,内嵌着庐州城内地道的市井美味:韩二姐蛋饺、雷家绿豆圆子、四湾大肠……这些红火了近半个世纪的味道,都是经过岁月的筛选,靠着自身的“绝活”常驻在合肥人的美食榜中,承载着不少“老合肥”的舌尖记忆。
吆喝了38年的韩二姐蛋饺,一个灶头、一双筷子、一把大勺,从何家的父辈传承到子辈,如今的“掌勺人”何俊瑶说,原先父母在阜南路街头卖菜,后沿街支起摊子,烙起了蛋饺。家中排名第二的姐姐有些经营头脑,给小摊立起了“韩二姐蛋饺”的招牌,搬进了四湾菜市。随着姐姐年岁渐高,何俊瑶接过了这个老招牌。
每每顾客来买蛋饺,何俊瑶都是先问斤数再坐下现烙。拌馅、握勺、浇匀蛋液,四五秒揭开一个蛋皮,一个蛋饺就做好了,食客们拎回家的蛋饺都还冒着热气。
“以不变应万变”,是韩二姐蛋饺坚挺38年的秘诀。肉馅、蛋皮,一直都用品质好的;调料只加盐、油等,简单且健康。就是这样一份质朴的坚持,吸引着络绎不绝的食客。
40年,都在同一个地点炸圆子,甚至连锅的位置都没变,这就是四湾菜市里的雷家绿豆圆子。
店名与招牌炸物同名,雷宗田说,这鹌鹑蛋大小的绿豆圆子可是雷家的“绝活”,一颗颗纯手工捏出来的绿豆蓉圆子,金黄色的外壳上冒着热气,外脆里糯,能炸吃能熬汤,不仅抵饿还消火。
雷宗田已经70多岁了,这一口绿豆圆子,他自己就吃了70多年。对他而言,小小的圆子不仅是营生的手艺,更是家的味道。“在我小的时候,只有过年才能吃到香喷喷的圆子,我母亲最爱做绿豆圆子,这就是家的味道。”
1983年,雷宗田从蚌埠来到合肥创业,驻扎在四湾菜市,主要卖早点。因为拿捏不准合肥人的口味,那时他主卖油条、狮子头等,绿豆圆子只是顺带卖卖。没成想绿豆圆子攒了不少回头客。从此,雷宗田干脆以“圆子”为招牌,开始炸起了绿豆圆子、挂面圆子等。
雷宗田说,随着庐阳区启动文明菜市行动,他陪伴了几十年的四湾菜市变了不少,环境更好,装饰更美,店铺也更加卫生。守着这一方小小天地,他也不断升级自己的炸制设备,吸引着更多顾客。
熟悉四湾菜市的人都知道,在菜市中段有一家大肠店,这可是一家以街冠名的地标性美食店,这里专卖肥肠,只要是早上前往,门口一定人头攒动。
肥肠,这个“重口味”的食材是如何变成大家趋之若鹜的美食?四湾大肠的朱老板透露了“秘方”。每天凌晨1点半,他就起床开始烹饪大肠。起先收拾干净的大肠经过一天的静置更有嚼劲,再经过浓郁的汤料炖煮几小时,大肠会变得软烂且回味悠长。
等到清晨,根根分明的大肠从不锈钢大桶里捞出,摆放在台面上等待“老餮”们一扫而空。四湾大肠入口,滋味让人欲罢不能。咸鲜肉汁迸射而出,丰腴油脂陡然满溢,爽嫩鲜香,是食客们爱不释手的美味佳肴。
让市井烟火重焕新生
如今,韩二姐蛋饺、雷家绿豆圆子、四湾肥肠都从原先的地摊走进了装修古朴精致的店面中,美食风味依旧、品质更佳。
依托庐阳区老城保护更新战略,四湾菜市历经一年多时间,进行了设施重建和智慧化改造,保留了原市场老字号商铺,引入智慧化管理系统,让这座兼具烟火市井气和庐州风味的菜市场焕发新生。
四湾菜市负责人戴潜阳说,现在,四湾菜市最大的经营亮点就是保留原来市场零散户打造成的“四湾露水集市”。菜市二楼在每天清晨为零散性、季节性商贩提供销售平台,让“流动”商贩更方便,让老百姓可以拥有更多地道农家风味、新鲜食材的选择,这样的经营特色让四湾菜市更具人情、烟火更甚,契合“民生为本”的理念。
不止于四湾菜市。去年,庐阳区大力推进暖民心行动之文明菜市行动,着力提升辖区菜市环境卫生,全年共对龙王、杏花、大众巷、工大北区4个菜市场进行硬件设施改造提升,规范提升城市之光、红玺台、四湾等25个菜市场的环境秩序,让老百姓的“菜篮子”拎得更舒心、更放心。
合肥通客户端-合报全媒体记者
刘小容/文 吴翰林/摄
标签:
Copyright @ 2015-2018 南方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21 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